
我国民间各行业大多有自己的祖师爷,各地的同行都要到供祖师爷的地方去拜祖,那么作为非遗文化的民间工艺——草编的祖师爷又是谁呢?4月5日清明节上午,来自成都双流县籍田镇草编协会的草编艺人们备好丰盛的祭品,自发到供奉有刘备像的武侯祠“认祖归宗”,祭拜草编祖师爷刘备,以缅怀祖恩,传承非遗文化。
清明祭祖 草编艺人祭拜祖师
“汉昭烈,创基业,宏图大展;谋纵横,三分国,始定江山;牧马山,练兵将,屯兵数万;筹军粮,励亲耕,犁耒籍田……民启敬,献草帽,帝悯民贤;躬身教,精工艺,草编始元……”祭拜仪式上,香烛缭绕、锣鼓落定,祭拜官身着汉服,肃穆庄严地诵读祭文,籍田草编协会近50名会员们带着清一色的草帽,排着整齐庄严的队列,怀着对祖师爷无比崇敬感恩的心情,并献上美酒、鲜花以及精美的草编作品,祭拜了草编祖师爷刘备。
籍田草编协会为什么要在清明祭拜草编祖师爷刘备呢?据研究籍田镇地方文化的张应权老师介绍,相传三国时期,刘备曾经在此屯兵借田种粮(这就是籍田镇的来历),为了帮助当地老百姓,就把自己编草鞋的技术传给当地老百姓,很多老百姓就把这项传统手艺传承下来,籍田草编从那时起就在川西地区名声雀起,成为当地一大特色。后来,刘备也被当地人奉称为“草编始祖”。
草编之乡 供不应求远销东南亚
据了解,草编是成都的传统特产,也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它利用各地所产的草,就地取材,编成各种生活用品,如提篮、果盒、杯套、盆垫、帽子、拖鞋和枕等。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色彩的草,编织各种图案,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,既经济实用,又美观大方。成都双流籍田是闻名全国的“草编之乡”,这里出产的草编产品具有光滑、柔软、坚韧等特点,用麦草编织的草制品既美观大方,又轻巧适用,产品除行销全国之外,还出口到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。
改革开放以来,勤劳智慧的籍田人自强自立,利用闲散时间在家中做起了手工草帽编织,成为当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特色产业之一。2009年,籍田镇有从事草编生产加工的农户上千户,年产草帽和草编工艺品750万件,产值近2200万元,草辫年用量95万公斤;该产业有效带动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5800人从事草编行业,产品供不应求。
成立协会 籍田草编打造品牌化
据籍田镇党委副书记张贵良介绍,如今该镇成立了籍田草编协会和草编专业合作社,旨在推动籍田草编的品牌化、艺术化、专业化发展,统一品牌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、统一采购和统一生产,带动当地群众致富。推出品种多样、款式新颖的草编制品如草帽、拎包、果盆、杯套、盆垫、拖鞋等,充满乡土气息,兼具手工织品的自然美、艺术美和实用价值,巧夺天工,深受人们喜爱,成为成都著名的工艺品。
据透露,目前,籍田草编基地已经被列为成都市妇联女性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,籍田草编也由此走上了专业化、机械化、艺术化的发展道路。